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缓解市民充电焦虑,北京将研制居住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意见!

缓解市民充电焦虑,北京将研制居住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意见

时间:2025-07-06 06:28:32 来源:男欢女爱网 作者:热点 阅读:601次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天淇

今天上午,缓解本市举行《北京“十四五”时期城市管理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市民设施市城管委、充电充电市规自委、焦虑将研建设市住建委介绍相关工作情况。北京其中,制居住区针对市民反映突出的电动“小区充电桩安装难”问题,本市将研究制定居住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和管理意见,汽车支持鼓励将充电设施电气化改造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缓解有效缓解市民充电焦虑。市民设施

1亿平方米老旧小区水电气热管线改造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一级巡视员柴文忠介绍,充电充电“十四五”期间,焦虑将研建设本市将以街区为单元开展城市更新,北京推动街区系统更新。制居住区从基础类、电动完善类、提升类三方面开展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推进1亿平方米市属老旧小区水电气热管线改造。按照“十无五好”标准开展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着力打造精品宜居街巷。开展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城乡环境品质。

垃圾分类方面,“十四五”时期,本市将加强可回收物体系建设,健全源头交投网络,加快推进分拣中心建设。完成一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焚烧和生化处理能力达到3.1万吨/日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7.5%以上,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推动居住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应装尽装”

柴文忠介绍,“十四五”时期,本市将针对近年来“接诉即办”市民反映突出的“小区充电桩安装难”“路灯不亮”“居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等问题,逐一研究提出对策措施。

本市将研究制定居住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和管理意见,支持鼓励将充电设施电气化改造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推动居住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应装尽装”。到“十四五”末,全市电动汽车充电桩达70万个,平原地区公共充电设施平均服务半径小于3公里,核心区小于0.9公里,有效缓解市民充电焦虑。

为满足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需求,保障市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力争2022年底前基本实现全市居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全覆盖。

此外,开展路灯问题专项治理,完成316条道路路灯补建,实现“有路无灯、有灯不亮”问题动态清零,让路灯照亮市民回家路。

城乡家庭用户购气距离不超过公里

到“十四五”末期,本市城镇地区供热面积将达到10.5亿平方米。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供热,鼓励可再生能源系统与传统供热方式多能耦合,可再生能源供热面积占比达到10%以上。供热保障更加绿色低碳。

天然气消费量控制在200亿立方米/年左右。建成西六环中段天然气工程,实现六环路高压A管线成环。对具备接入管道天然气条件的老旧居民楼房完成天然气接通,推进非居民液化石油气替代,优化液化石油气供应站布局,城乡家庭用户购气距离不超过5公里,燃气供应更加安全高效。

对“供暖不热”投诉集中的小区开展专项治理。逐步推广智能化供热,完成1.2亿平方米以上既有建筑智能化供热改造。

完善唐山LNG应急储备设施运行管理机制,建成投运天津南港LNG应急储备项目。全市天然气应急储备能力达到14亿立方米左右。

持续增强城市生命线韧性,全面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和隐患治理,今年底前完成全市燃气安全排查和整治任务,2024年底前完成全市地下管线存量重大隐患治理。多举措预防道路塌陷,保障路面井盖安全,减少“马路拉链”现象发生。年均地下管线百公里事故数控制在0.7起以内。

利用拆违腾退空间补建养老托育等设施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刘荣华介绍,市规自委已编制了《北京市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20年—2035年)》,为“十四五”时期北京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提供依据和支撑。

根据《专项规划》,到2035年,本市重要江河湖泊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优质能源比重达到99%以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达到20%以上,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比例达到99%以上。

此外,水电气热等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安全运行的重要支撑,各类地下市政管线安全对于提升城市韧性尤为重要。为此,市规自委会同各部门、各区政府共同完成了全市主要地下空间市政管线的普查工作。“十四五”期间,还将完成全市市政交通基础设施的数据普查汇交,补齐数据短板,实现综合管理数据平台全覆盖,建立动态更新互联共享协调机制。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冯可梁介绍,“十四五”期间,市住建委将持续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分类推进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结合改造项目特点,分危旧楼改建、抗震节能综合改造、节能综合改造、单项改造及环境整治提升等四类推进改造实施。积极完善小微空间和公共空间功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品质。立足小区及周边实际条件,利用拆违腾退出的空地和低效空间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补建养老、托育、社区食堂、卫生防疫、便利店等公共服务设施,更新完善体育器材,打造宜老宜少体育空间。

统筹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和市政专业管线改造,力争“最多改一次”。落实建筑低碳绿色发展,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022年力争累计推广超低能耗建筑150万平方米,力争完成75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 马斯克透露特斯拉亚洲建厂计划 并称韩国是首选投资地之一
  • 首批抵达坠机现场村民:碎片和泥土混在一起,汽油味重
  • 治理各类乱收费 银保监会抓典型!邮储、平安等四家银行被点名
  • 新规之下,电子烟行业如何开启“水果消消乐”?
  • 中通快递第三季度调整后净利润增长63.1%,市场份额升至22.1%
  • 施瓦辛格喊话俄罗斯停战,俄美女举重冠军回怼
  • 最新!吉林6地升级,全国现有高中风险区54+643个
  • 基金经理遭“产后降薪”!昔日百亿私募三度星和辩称:上班打游戏,法院怎么判?
推荐内容
  • 凛冬将至:欧盟引入“刹车机制”,设定天然气上限价格
  • 海天味业:2021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18%
  • 第一部黑匣子不排除存储单元损坏可能,全力寻找第二部黑匣子
  • 上海金融业抗疫日记:基金经理轮流睡公司,银行支持实体经济渡难关
  • 德信中国:对旗下本金为3.483亿美元的优先票据交换要约
  • 东航坠机事故:共搜寻到遇难者遗物21件、飞机残骸183份和部分遇难者遗体残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