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九部门攻坚“碳计量”,将成立技术委员会!

九部门攻坚“碳计量”,将成立技术委员会

时间:2025-07-06 14:02:43 来源:男欢女爱网 作者:时尚 阅读:373次
围绕重点行业的碳计量绿色低碳发展,加快行业标准制修订。部门支持具有影响力的攻坚社会团体制定高质量团体标准,将技术水平高、将成实施效果好的立技团体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术委

市场监管总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碳计量《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10月31日对外公布。

《实施方案》提出,部门到2060年,攻坚技术水平更加先进、将成管理效能更加突出、立技服务能力更加高效、术委引领国际的碳计量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全面建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部门有力支撑碳中和目标实现。攻坚

多个难点亟待攻克

碳相关计量基准、计量标准不仅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更是亟待攻克的难点。

“目前,碳计量在区域、企业和产品三个层面,各有各的问题。”11月1日,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事业部总监、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资深审核员孟兵站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孟兵站说,目前在国际上,碳标准计量体系比较复杂、标准不统一,建立中国自己的国家标准非常有必要。他介绍,在区域层面,我国基本上是沿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相关指南。碳核算是在一个行政边界范围内的,与实际的碳排放不完全相符。

另外,在企业层面,目前同样是沿用国际相关标准,核算的边界存在分歧,有的甚至把整个价值链的碳排放都算进去。在产品层面,计算工具属于框架性的,缺乏计算方法,重复计算等问题较多。

绿普惠创始人陶岚今天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使用的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方法学,大部分是由清洁发展机制(CDM)汉化到国内,有些方法学不适用于中国国情,有些已过时,亟待更新。

她介绍,排放因子数据是碳排放核算的重要依据。目前,排放因子数据库国内外众多,但质量参差不齐,尤其在涉及未来欧盟碳边境调节税时,需要大量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碳排放因子进行核算,以减少对国外数据库的依赖。

交通领域较早引入碳减排、碳核算的概念(资料图)     摄影/章轲

目前,消费端的碳排放已占到碳排放总量的53%,实现“双碳”目标,消费端碳减排不容忽视。陶岚称,目前在消费端,“生产-消费-回收”全链条中的碳减排核算标准尚未打通,亟待出台一系列标准以指导各利益相关方进行减排量核算。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我国交通领域较早引入碳减排、碳核算的概念,并开展了低碳出行等相关实践。目前,广州、北京等多地的碳排放权交易机构已开始低碳出行碳普惠交易探索。

但据参与此项研究的专家介绍,目前在碳普惠项目方法学开发、碳普惠核证减排量交易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交通领域碳计量面临着标准不统一、减排量重复计算、缺少第三方核证等问题。

完善不同层面碳计量

在生态环境部10月27日举办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表示,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和“双碳”工作需要坚实的数据基础,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发挥着对“双碳”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和基础保障的作用,这是基础性工作,非常重要。

李高表示,碳排放统计核算涉及社会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和行业、技术产品、门类非常多,核算方法也是多样的。“在这种情况下,急需建立完善统一规范的统计核算体系。”

《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基本建立。碳相关计量基准、计量标准能力稳步提升,关键领域碳计量技术取得重要突破,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测量能力基本具备;新建或改造不少于200项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制修订不少于200项计量技术规范,筹建一批碳计量中心。到2030年,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更加健全。

“今天发布的有关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提法,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孟兵站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11月1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在核算能耗强度时,原料用能消费量从各地区能源消费总量中扣除,地区生产总值不作调整。在核算能耗强度降低率时,原料用能消费量同步从基年和目标年度能源消费总量中扣除。

资料图 摄影/章轲

《实施方案》提出开展双碳标准强基行动。围绕重点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加快行业标准制修订。支持具有影响力的社会团体制定高质量团体标准,将技术水平高、实施效果好的团体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陶岚带领的绿普惠团队已开展了多年生活领域减碳的探索。她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碳普惠领域也需要更高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建设。今年4月,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发布的《公民绿色低碳行为温室气体减排量化导则》团体标准发布就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被多地政府和企业认同,为衡量消费领域的碳减排量贡献一把“标尺”。

此外,《实施方案》提出,成立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技术委员会,加强碳计量政策研究和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制定碳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在线监测设备校准、碳排放与碳监测关键参数测量方法、企业碳排放直接测量方法、城市碳排放时空反演方法、碳汇计量等计量技术规范,推进不同区域、行业、企业碳排放测量。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 多部门:督促平台企业强化平台销售和直播带货产品质量管控和追溯
  • 苹果要求App必须内置删除账号功能!6月30日是最后期限,网友:必须支持
  • 为睡懒觉让室友冒名顶替做核酸,上海松江一男子被依法处以行政处罚
  • 波兰总统:我们如约向乌提供坦克 德国却不履行承诺
  • 油价迎年内“第八跌”!后续还要降?
  • 资金大出逃!对冲基金因业绩不佳遭遇巨额赎回
  •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原党委委员、副总裁沈东被“双开”
  • 欧洲央行“口风大变”:“该不该加息”变成了“该不该加50基点”
推荐内容
  • 中汽协:10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6.5万辆和27.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2.7%和16.2%
  • 德国自称要对华强硬:更看重人权
  • 北京顺义一家麦田门店疫情防控期间擅自经营,被立案调查
  • 国家发改委:对哄抬价格的煤炭经营者将依法处罚
  • 合盛硅业原总经理涉职务侵占 公司将尽最大努力追回损失
  • 鄂尔多斯27亿“抄底”上海写字楼!去年业绩暴增300%,标的持有方之一为赌王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