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汽油价格飞天了,油气公司赚翻了,美国不得不来一场“衰退”?!

汽油价格飞天了,油气公司赚翻了,美国不得不来一场“衰退”?

时间:2025-07-06 08:10:04 来源:男欢女爱网 作者:探索 阅读:500次

华尔街见闻

作者: 朱雪莹

原油成本远远低于美国消费者所承受的衰退成品油价格,这掩盖了实体经济遭受的汽油凶猛能源通胀。只有打压需求才能控制价格涨势,价格那么经济衰退则难以避免。飞天

数月以来全球原油价格的油气走势跌宕起伏,此前曾一度逼近每桶140美元关口,公司目前又逐步回落至100美元上方。赚翻

然而现在的美国情况是,汽油、不得不场柴油等成品油价格并未随之下降,衰退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汽油他们所承受的价格能源成本仍在飙升,价格基本在每桶150美元-275美元之间,飞天油气公司从中赚取了巨额利润。油气

彭博首席能源记者Javier Blas对此总结道,公司当下原油市场表现出一种虚假的稳定,而实体经济其实正在遭受更加猛烈的价格冲击,因为成品油价格的上涨速度远超过原油价格。

虽然从债券投资者到央行行长,每个人都在密切关注原油价格,但其实只有油气公司才会直接购买原油。而实体经济都是购买汽油、柴油和喷气燃料等精炼石油产品,用于发动汽车、卡车和飞机,所以对市场更重要的是油气公司提供的成品油价格。

原本在正常情况下,原油价格和成品油价格基本同步涨跌,两者之间的价差就是油气公司的利润。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面对的不是正常情况。

当下原油和成品油之间的传统关系已经被打破,成品油价格要远远超出原油价格。

在重要枢纽纽约港,喷气燃料的交易价格约为每桶275美元,柴油价格约为每桶175美元,汽油价格约为每桶155美元。

而成品油价格的高企意味着,当下的能源通胀远比看起来要更为凶猛,而油气公司正在享受有史以来最高的加工利润。

从1985年到2021年,加工利润平均为每桶10.50美元。即便是在2004年-2008年的“炼油黄金年代”,每桶利润也未超过30美元,只有数周时间是位于20美元之上。但就在上周,加工利润飙升至每桶55美元的历史新高。

油气公司为何能“一飞冲天”?

Blas认为有以下四个原因:

首先成品油需求,尤其是柴油需求的强劲反弹在持续消耗全球库存,助推加工利润上冲。

目前在美国东海岸市场,柴油库存已跌至30年低点。原油企业高管认为,虽然经济面临潜在的下行风险,但是成品油市场消费旺盛。

壳牌公司首席执行官Ben van Beurden上周表示:

需求并没有那么容易被摧毁。

其次,虽然美国及其盟友已经通过释放战略储备原油来限制油价涨幅,但并未解决成品油供应紧张的问题。

释放油储中只有一小部分是成品油,还仅针对欧洲市场。

第三点,或许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重要地区的炼油能力已经下滑。

摩根士丹利石油分析师Martijn Rats估计,除中国和中东地区之外,从2019年至今全球石油精炼能力每天减少190万桶,创近30年来的最高纪录。

其实这个迹象早在疫情之前就已经显现。日益严格的环境法规增加了西方油气公司的经营成本,而在清洁能源转型期间对于传统能源需求的担忧也致使一些油气公司的倒闭。疫情大流行所引发的燃料需求暴跌只是加剧了这一趋势,导致欧美数十家油气公司在2020年2021年彻底倒闭。

最后则是欧美针对俄罗斯能源的单边禁运。

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俄罗斯不仅是原油的主要出口国,同样也是柴油和半成品油的主要出口国,欧洲就格外依赖从俄罗斯进口柴油。

然而现在形势发生了巨变。石油贸易商估算,俄罗斯已经关闭了每天130万桶—150万桶的石油精炼能力,而欧洲则要面临双重打击。

欧洲不仅要寻找新的原油进口来源,以此来生产原本能从俄罗斯买到的柴油及其他燃料。而更棘手的挑战时,他们还需要有足够的精炼能力来产出成品油。

欧洲在进口天然气上也面临同样的困境。此前《美国的LNG能否解欧洲的“能源之渴”?》曾分析道,虽然美方强势展示出能够弥补欧洲能源供给短缺的能力,但是欧洲能够承接进口LNG的基础设施有限。

油气公司赚翻 但美国不得不来一场“衰退”?

成品油加工利润飙升,谁能坐享其成?那就是独立油气公司。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美国油气巨头马拉松石油公司(Marathon Petroleum Corp.)和瓦莱罗能源公司(Valero Energy Corp.)的股价能够冲到历史新高。

然而油气公司享受超额利润的时间越长,能源通胀对经济的冲击就越大。

为此美联储的唯一解决方法是,通过打压汽油柴油等成品油需求,让供需两端重新恢复平衡,从而达到给通胀降温的目的。

但如何才能打压终端需求?Blas指出,只有经济衰退才能真正解决实现这个目的,而美联储既想保持增长又想控制通胀的“软着陆”的梦想或将难以实现。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 首只开盘即破发公募REITs 诞生
  • 又要玩火?日媒:岸田和拜登计划将台湾和乌克兰并列写入联合声明
  • 午评:三大指数高开低走创指跌0.7% 农业相关板块逆势大涨
  • 涨价后再度缩窄购车权益,极氪在权益调整后又“贵”了1.75万
  • 哪吒汽车副总裁兼商贸公司总裁周江:智能化技术成汽车产业新竞争点
  • 2021消费实录:一线城市更理性,三四线城市潜力大
  • 尴尬的智能投影仪:市场久未爆发,不少明星品牌撤退,近四成网友称“鸡肋”!
  • 吉林省昨日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例,均在白山市
推荐内容
  • 大牛股天地在线周一复牌 11天8板暴涨130%
  • 期市开盘大面积上涨:铁矿石涨近4%,原油、沪铝、焦煤、菜粕涨逾3%
  • 罗永浩:债还没还完,有60多万存款在冻结状态,还挺开心的
  • 死亡超百万 美国疫情迎悲剧性里程碑
  • 违规推介第三方指导客户交易 华安期货一员工收警示函
  • 印度突然禁止小麦出口,“全球最大进口国”埃及发声:禁令不适用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