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车市回暖,销量急增近六成
炒股就看,月车权威,暖销专业,量急及时,增近全面,月车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暖销
来源: 华夏时报
近十年来车市“最冷”4月的量急寒意没有吹向5月,5月车市逐步回暖,增近迎来“春风”。月车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5月,暖销国内多点暴发的量急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景气水平较4月份有所改善。增近尤其是月车5月下旬以来,党中央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消费、暖销稳增长的量急政策措施,地方政府积极响应, 出台多种促进汽车消费的配套政策,极大地活跃了市场。中央和地方政策的共同提振,对于拉动汽车消费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此外,通过汽车行业上下努力拼搏,复工复产节奏显著加快,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逐步畅通。”
产销量同比降幅收窄,经销商压力减轻
中汽协6月10日发布数据,5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2.6万辆和186.2万辆,虽然同比微降5.7%和12.6%,但环比分别增长59.7%和57.6%;1-5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61.8万辆和955.5万辆,同比分别下降9.6%和12.2%。陈士华在介绍目前汽车工业运行情况时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截止到目前,除小部分企业受疫情影响没有复工外,全国的汽车企业复工复产情况良好,企业的生产人员流动、物流运输、供应商供货情况均大幅好转,产能逐步爬坡。”
5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70.1万辆和162.3万辆,环比分别增长70.8%和68.2%,产量同比增长5.2%,销量同比下降1.4%。可以说与上月相比,生产增速由负转正,销售降幅收窄42个百分点,整体产销已接近正常水平;1-5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819.6万辆和 813.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1%和3.6%。
需要指出的是,5月国内生产的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完成27.1万辆,同比下降6.7%。1-5月,国内生产的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完成131.3万辆,同比下降9.4%,降幅大于乘用车总体。陈士华指出:“上海、北京等地区属于高端品牌消费的主要区域,此轮疫情影响了短期消费。本次购置税减半政策包容性更大,相信高端品牌市场也会很快恢复起来。”
这股“春风”自然也吹向了承压颇久的经销商们,5月各地的经销商4S店客户进店和成交都有明显的改善。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5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35.4万辆,同比下降16.9%,环比增长29.7%,5月零售环比增速处于近6年同期历史最高值。
《华夏时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5月份市场的消费热情明显升高,以北京市场为例,最近一段时间均较为冷清的汽车4S店里,来询问看车的消费者明显增多。一位销售人员对记者表示:“如今咨询购车的用户明显增多,之前的一些持币观望的顾客也在5月有了购车意愿,我们能明显感受到消费者的购车热情逐渐恢复。”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华夏时报》记者:“5月全国乘用车零售同比降幅16.9%,较4月的下降35%改善17个百分点,改善较大,稳产保供举措逐步显现效果。前期的库存状态,加剧经销商端的资金困难,纾困难题较为突出。6月初的终端零售在政策推动下明显走强,预计6月经销商库存将转化为较强零售增量。”
商用车方面,5月产销分别完成22.5万辆和23.9万辆,环比分别增长7.2%和 10.4%;同比分别下降47.0%和50.5%。陈士华坦言,随着国家基建拉动、复工复产促进、货车车贷延期还本付息等因素影响下,货车市场将会逐步回暖。1-5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42.2万辆和142.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9.4%和41.9%。
新能源汽车产销表现仍出色,汽车月度出口创年内新高
一路高歌猛进的新能源汽车在5月份产销表现上仍旧出色。当月产销分别达到46.6万辆和44.7万辆,环比增长49.5%和49.6%,同比增长均为1.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4.0%。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与上月相比,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均呈增长,其中纯电动汽车增速更为明显;与上年同期相比,上述三大类品种产销均呈高速增长,燃料电池汽车增速依旧最为显著;1-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双双超过200万辆,分别达到207.1万辆和200.3万辆,同比增长均为1.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1.0%。中汽协方面表示,按照月度变动规律,新能源全年销量或超过500万辆。
中国品牌乘用车的表现明显好于上月,销量环比和同比结束下降,均呈较快增长。当月共销售79.9万辆,环比增长45.1%,同比增长17.5%,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9.2%,占有率比上月下降7.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升7.9个百分点。
尽管受到国际物流不畅、国内供给能力较弱等因素影响,5月汽车月度出口仍创出年内新高。当月企业出口24.5万辆,环比增长73%,同比增长62.3%;1-5月,汽车企业出口96.9万辆,同比增长44.7%。
结合来看,自主品牌方面新能源发力稳健,乘联会数据显示,5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51.8%;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4.0%。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原因指出:“自主品牌发力新能源的时间早,速度快,这其中离不开政策驱动,从而打下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合资品牌相对来说在新能源赛道的发展速度就比较缓慢了。另外自主品牌在生产研发上做得越来越好,包括外形、关键的技术、服务方面都越来越有竞争力,也更加满足年轻化需求,这都值得外资企业学习。另外合资品牌想要在中国发展新能源赛道,还需要贴近中国市场啊,重视中国消费者,在接近市场的基础上加大研发力度。”
展未来车市发展,中汽协方面对记者表示:“今年二季度,由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产业链供应链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终端市场由于正常营业受到很大的影响,以及消费者对市场的观望,短期内产销出现了较大的波动。随着国家和地方一系列保经济增长的政策的出台,政策效应逐步释放,正常的经济秩序将速恢复,经济运行会很快回归正常轨道。尤其是进入到6月份后,购置税减半等政策开始发力,预计6月产销形势将会继续好转。”
华夏时报
人道 公益 民生
570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责任编辑:探索)
- ·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面世”,众多金融机构摩拳擦掌构建科创金融创新模式
- ·台积电:客户比较少,暂时没有在欧洲建厂的具体计划
- ·营收增速仅3%产能过剩却大幅扩产 美庐生物能否成功闯关IPO?
- ·龙大美食的预制菜生意:规模已超10亿,渠道策略上选择BC兼顾
- ·供销社概念股复牌首日“地天板”,天鹅股份回复监管函:与供销社业务占比较小!
- ·60款国产游戏获批,有人没能挺到今天:版号过了,公司没了
- ·业界关注澳门信托法细则 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有利于吸引资产来澳
- ·北京京通时代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与北京汉方和寿堂中医医学研究院因核酸检测服务多收价款被罚没合计25万余元
-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对戈尔巴乔夫逝世表示哀悼
- ·深圳重磅发布:增加2万车牌,中签者买燃油车30万起步!只能在这些门店买,网友:门槛有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