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国家疾控局:各地已实现重点地方病控制消除阶段性目标!

国家疾控局:各地已实现重点地方病控制消除阶段性目标

时间:2025-07-07 00:49:10 来源:男欢女爱网 作者:综合 阅读:193次

我国曾饱受地方病危害。疾控局各大骨节病、地已地方段性克山病、实现碘缺乏病等地方病曾严重威胁居民身体健康。重点制消

国家疾控局相关负责人今日(9月16日)表示,病控通过全面实施地方病防治攻坚行动,除阶我国国家级贫困县全部地方病病区县均达到控制消除标准,目标达标率为百分之百。疾控局各去年,地已地方段性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我国已消除疟疾。实现

不过,重点制消作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病控一旦防治措施减弱或者撤除,除阶地方病将卷土重来。目标今后,疾控局各我国仍需持续加大防治措施落实。

国家级贫困县中,全部地方病病区县均达到控制消除标准

国家卫健委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十八大以来地方病防控工作进展成效。

国家疾控局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熊煌介绍,受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曾是受地方病危害较重的国家,大骨节病、克山病、碘缺乏病等地方病,曾经严重困扰、威胁我国居民特别是广大农村居民身体健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全面实施地方病防治攻坚行动,不断完善防控措施,实现了重点地方病控制消除阶段性目标。在国家级贫困县中,全部地方病病区县均达到控制消除标准,达标率为百分之百。

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2799个碘缺乏病区县、379个大骨节病病区县、330个克山病病区县、171个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县、12个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病区县、122个饮水型砷中毒病区县或高砷区县均达到控制或消除标准,达标率均为百分之百。

熊煌还表示,地方病作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一旦防治措施减弱或者撤除,疾病将卷土重来,所以必须长期巩固,维持防治措施,才能真正发挥防病的作用。目前,我国带碘缺乏病、水源性高碘甲状腺肿、饮水性氟中毒、饮茶型地氟病等地方病患者的治疗及管理方面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持续加大防治措施落实。

我国已消除疟疾,但仍存输入性疟疾病例引发本土流行风险

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所长周晓农介绍,去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我国已经消除了疟疾,但我国仍然存在着输入性疟疾病例引发本土流行的风险。

在新冠疫情出现以前,我国每年大概有3000例左右的输入性病例。全球疟疾病例仍处于高峰时期,世界卫生组织在2020年报告全球有85个疟疾流行国家,发生了2.41亿的病例,比2019年增加了6%;有62.7万疟疾病例死亡,比2019年增加了12%。

我国与非洲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国家交流越来越频繁,国际贸易、劳务输出、旅游出境等人员增多,疟疾病例输入的风险一直存在。此外,我国疟疾流行区传播媒介孳生环境没有彻底改变,流行的条件仍然存在,目前的科技手段还不能达到消灭蚊子这一物种,因此,疟疾输入后会引起再传播的风险。

为了防范该风险,我国在2020年年底印发了《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管理办法》。从策略上,将“线索追踪、清点拔源”调整为“及时发现,精准阻传”,从能力保持、监测预警、应急处置、联防联控、工作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近期,国家疾控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的通知》,主要是针对非洲传播季节回来的疟疾输入病例有所增加的现象,进一步加强对疟疾等寄生虫病的预测预警,持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指导各个地方做好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的工作。

未来仍应坚持食盐加碘策略

全国地方病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孙殿军表示,我国是一个外环境普遍碘缺乏的国家,碘缺乏病曾十分严重。碘缺乏可导致“大脖子病”、克汀病及不可逆的智力隐匿性损伤。我国曾有3500多万“大脖子病”患者和25万克汀病患者。

1994年我国开始实行全民普遍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的策略。目前,我国因地制宜,每个省份按照自己当地居民的碘盐碘营养水平选择盐碘浓度。近十年,我们国家的碘缺乏病病情处于持续消除的状态,也看不到新发的克汀病病人。

我国应该坚持普遍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策略。从2018年的调查来看,全国以乡为单位,83.6%的乡都处于碘缺乏状态,饮用水的碘含量低于10微克/升以下。沿海地区也必须吃碘盐。目前我们推广碘盐措施的情况下,沿海地区的儿童碘盐水平才处于适宜状态。

下一步,仍要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补碘的原则,考虑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生活外环境的碘水平做到精准补碘。目前我国已制定了碘缺乏和碘适宜地区的标准,也制定了碘过量地区的标准,要推动这些标准的落实。

追问1

我国存在哪些地方病?

孙殿军介绍,我国地方病发生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受威胁人口多,主要分为四大种类。

第一类是地球化学性疾病,主要包括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等;

第二类疾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如鼠疫、布鲁氏菌病、血吸虫病;

第三类是与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如现在少数民族地区大量饮高氟砖茶,造成饮砖茶型氟中毒,及西南部长江流域由于“敞灶烧煤”造成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等;

第四类疾病的病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只有一些病因假说,如克山病、大骨节病等。

追问2

什么叫疾病被“消除”?未来还会复发吗?

孙殿军解释,从流行病学来说,“消除”不同于“消灭”,是指在一个地区或国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将一个疾病控制或者降低到事先规定的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使该疾病不会成为该地区或国家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对人群总体健康构成威胁。消灭则意味着将疾病彻底根除,使其以后不再发生,目前已被消灭的一种疾病是天花。

对于跟环境有关的地方病,采取防治措施就能进行控制,措施放松就会反弹;病因不明的地方病,今后局部地区还有新发的可能。

新京报记者 戴轩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 网民反映方舱医院环境比较差?这场发布会对此进行了回应
  • 上海2022年首批集中供地36宗地块全部成交 总成交价834.72亿元
  • 防疫不力,北京房山区通报41家企业 涉呷哺呷哺等
  • 北京租赁新规出台:地方立法先行,法外之地不存
  • 高溢价收购暴雷,高管闪电减持,谁是联创股份诈骗案的“受害人”?
  • 东莞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 5年推动300家以上企业倍增
  • 德国4月工业产出环比增长0.7% 不及预期
  • 从米面粮油到鲜花蛋糕,一批自动配送车完成任务从上海返程
推荐内容
  • 遭英国监管机构指责“可能削弱市场竞争”,微软和动视暴雪回应
  • 甘肃银行推出“科技贷”助力“强科技”行动
  • 保利置业集团5月合同销售额28亿元
  • 付出超常规努力,强导向、稳预期、树信心!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走访\
  • 专家:少子老龄化或成长期趋势,缓解教育焦虑是回应生育焦虑关键
  • 撑起佛山科创半壁江山!45家上市公司平均研发投入超4亿元,持续吸引科研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