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乘联会:2023年1月乘用车新四化指数为78.7!

乘联会:2023年1月乘用车新四化指数为78.7

时间:2025-07-06 17:53:48 来源:男欢女爱网 作者:娱乐 阅读:346次

来源:乘联会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乘联简称乘联会)联合上海安路勤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简称安路勤)联合发布的月乘用车乘用车新四化指数,旨在定期监控国产乘用车市场的新化新四化发展进程,并通过历史数据比对,指数判断未来发展趋势。乘联

2023年1月乘用车新四化指数为78.7。月乘用车其中电动化指数为25.6;智能化指数为45.8;网联化指数为60.2。新化

通过对2022年1月起的指数乘用车新四化指数进行追溯计算,可以看到最近13个月来的乘联乘用车新四化指数走势变化。

目前,月乘用车乘用车新四化指数有三个分项指数,新化分别为电动化指数、指数智能化指数和网联化指数。乘联

2023年1月电动化指数为25.6,月乘用车连续2个月出现下滑。新化

2023年1月智能化指数为45.8,环比同样继续小幅下降。

2023年1月网联化指数为60.2,环比有所回升。

受春节影响,2023年1月工作日明显减少,全国乘用车市场的销量潜能未能充分释放,整体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同比下降37.9%,环比下降40.4%,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同比下降6.4%,环比下降48.2%,环比下滑幅度略高于整体乘用车市场。

在此背景下,2023年1月的乘用车新四化指数也继去年12月后连续第二个月出现下滑,其中电动化指数和智能化指数同步出现连续下降,而得益于目前乘用车互联互通功能的快速普及应用,1月网联化指数环比有所回升。

说明:随着新四化市场的快速发展,为了更好的用新四化指数衡量发展进程,我们将根据各指数的特点设定中期发展目标。当某个指数达到中期发展目标时,我们将提高此指数的衡量标准。不断完善新四化指数对于市场动态监测体系。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

上海安路勤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关于“乘用车新四化指数”:

数据来源:以乘联会每月发布的《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月报表 (综合表)》为销量数据来源,每月通过全国各主要城市各品牌4S店抽样调查的各车型数据拟合而成。

指数构成:乘用车新四化指数由1个一级指数和3个二级指数组成,未来将继续衍生至更深入的三级指数。一级指数为乘用车新四化指数,反映国产乘用车市场当月符合新四化标准的车型的市场表现。二级指数电动化指数、智能化指数及网联化指数分别反映国产乘用车市场当月符合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标准的车型的市场表现。因新四化中的共享化目前缺少可靠的数据支撑,暂不计入计算。

计算方法:乘用车新四化指数指符合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中任一项条件的所有车型销量在乘用车总体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去除百分号符号后得到。如有车型符合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中超过一项条件,则无论符合多少项条件也只计算一次。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指数分别指符合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条件的车型销量在乘用车总体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去除百分号符号后得到。

标准定义:

1、电动化:根据国家标准定义(若调整则相应调整),目前新能源乘用车包含纯电动BEV、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增程式电动车EREV、燃料电池FCEV。

2、智能化标准:按照SAE标准L0-L5自动驾驶级别标准进行衡量,至少满足L1条件的车型可称为智能化车型(2022年1月提升划分标准自适应巡航系统必装)。

3、网联化标准:分为初级(车联网)、中级(人与车智能交互)和高级(车与万物互联),其中初级至少需具备移动通信模块(上网),(2022年1月增加OTA在线升级)。初级及以上的车型可称为网联化车型。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 兼顾多重目标 货币政策将定向精准调控
  • 火灾已致36死2人失联,河南安阳这家公司是做啥的?
  • 真假新闻至油价“销魂”一夜 后续关注G7对俄油限价
  • 烂尾8年终于交房,想拿房本却要再向西安四德置业交续建费,合理吗?
  • 社科院报告:因能确保稳定收益,日企在华经营意愿增强
  • 四年虚增收入近16亿,合众思壮“专网通信”业务造假内幕被撕开
  • 看好市场后续发展 基金机构掀起“自购潮”
  • 河南安阳厂房火灾已致38人死亡,2人轻微伤
推荐内容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实施创新型“碳替减”应建立“三支柱”体系
  • Snapseed创意修图,普通照片秒变大片
  • 中国中车与有研科技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山东省人才资源总量突破1500万人,位居全国第三
  • 民生人寿旗下通联支付因预约合同纠纷遭列被执行人,将小贷牌照卖至新氧后通过旗下通联钱包导流现金贷桔多多
  • 三大电信运营商10月份数据透出信号 更多竞争者将抢夺5G专网建设“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