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瑞东:供给先于需求恢复,通胀压力边际缓和
炒股就看,高瑞给先权威,东供专业,于需及时,求恢全面,复通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胀压
高瑞东 董事总经理、力边首席宏观经济学家
5月,际缓国内通胀压力整体缓和,高瑞给先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东供CPI同比持平于上月,于需PPI同比加快回落,求恢指向复工复产推动下,复通供给端先行改善,胀压而需求端滞后修复。力边其中,核心CPI环比回落至2020年同期低位,表明需求端依旧疲弱,仍需政策呵护。
向前看,随着国内需求持续恢复、猪价步入上行周期,叠加输入型通胀压力持续传导,CPI仍处在上行通道,下半年同比中枢或将提升至2.5%上方,高点破3%概率较大。而在海外总需求扩张放缓、国内投资需求偏弱、煤炭保供稳价政策推动下,PPI同比仍将延续回落态势,但油价高位震荡或将延缓下行速度,全年中枢预计在5%左右。
一、供给先于需求恢复,CPI环比明显回落
5月CPI环比自上月的0.4%明显回落至-0.2%,同比持平于上月的2.1%,略低于市场预期的2.2%,前期快速上行的态势暂时缓和。其中,食品CPI环比回落至-1.3%,上月为0.9%;非食品CPI环比回落至0.1%,上月为0.2%。
5月,随着物流逐步畅通,鲜菜等食品价格明显回落,是本月CPI环比回落的主因。今年3-4月,疫情多点散发阻碍国内运输,导致食品价格涨幅持续高于季节性。进入5月后,随着货运物流保通保畅政策有序落实,物流与供应链堵点逐步打通,鲜菜等食品价格也明显回落。其中,5月,鲜菜价格环比下降15%,上月为-3.5%;牛肉、羊肉、水产品价格环比分别为-0.1%、-1.4%、-1.0%,均低于上月的0.3%、-0.3%、1.2%;蛋类、鲜果价格环比涨幅回落,5月环比为1.4%、1.5%,上月分别为6.3%、5.2%。
此外,疫情冲击下,线下服务需求恢复偏弱,也抑制本月CPI同比的进一步上行。5月,核心CPI同比与上月持平,依旧保持在0.9%的低位,环比回落至2020年同期水平。其中,服务价格同比回落至0.7%,为2021年5月以来最低值。
二、内需转弱,推动PPI同比增速加快回落
5月PPI环比涨幅明显收敛,PPI同比增速加快回落。5月PPI同比自上月的8.0%回落至6.4%,环比自上月的0.6%回落至0.1%。其中,生产资料价格环比自上月的0.8%回落0.1%,生活资料价格环比自上月的0.2%上行至0.3%。
5月,PPI环比增速延续4月以来的回落态势,主要与疫情冲击国内需求、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涨幅放缓、国内保供稳价持续推进有关。
其中,5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由环比上涨2.5%转为下降1.1%,煤炭加工价格环比涨幅回落8.6个百分点,与国内煤炭产能的有序释放、工业生产尚未完全恢复有关;
5月,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下降1.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下降0.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环比下降0.5%,与疫情部分影响施工进度、房地产投资需求疲弱等因素有关。
5月,国际原油价格仍处在历史高位,但涨幅已经明显收敛。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环比由上月的3.5%回落至0.9%,与国内疫情反复冲击石油需求有关。5月下旬后,在国内复工复产逐步推进、欧美迎来驾车出行旺季、欧盟对俄原油禁运达成共识等因素推动下,原油价格再次稳步上行,重回120美元/桶上方。
此外,在海外输入型通胀压力持续的背景下,前期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仍在向下游传导,成本端压力正逐步显性化。
从PPI内部结构来看,今年以来PPI生活资料价格处在持续上行通道,5月环比为0.3%,为今年以来最高值。其中,衣着类价格环比上涨0.5%,明显高于上月的0%;食品类价格环比上涨0.6%,高于上月的0.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价格上涨0.8%,高于上月的0.0%。
从CPI消费品价格来看,5月衣着价格涨幅也明显扩大,生活用品价格涨幅持续高于季节性。5月CPI衣着价格环比上涨0.4%,高于上月的-0.2%,高于季节性均值(2017-2021年)0.2%;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环比上涨0.2%,也高于季节性均值0.0%。
三、年内通胀压力尚未消退,但上行风险可控
向前看,PPI方面,油价高企背景下,企业成本端压力仍然较大,但边际来看,或将逐步缓和。一方面,海外总需求扩张放缓、国内经济承压,与工业、建筑业相关的螺纹钢、铜等金属价格预计表现温和。另一方面,由于今年国内出口仍面临趋势性回落,工业用电需求增幅放缓,有助于部分缓解煤炭供需偏紧问题。考虑到俄乌冲突延续,OPEC+增产动能较弱,页岩油产能释放缓慢,原油供需仍处在紧平衡格局,油价将延续高位震荡,制约PPI同比回落速度,预计年内中枢在5%左右,上年为8.1%。
CPI方面,下半年在疫后需求逐步修复,国际油价粮价高位运行、猪价进入上行周期的背景下,CPI同比仍处在上行通道。预计下半年CPI中枢或将抬升至2.5%上方,破3%概率较大。
尽管今年国内通胀压力仍未消退,但由于结构性特征明显,通胀压力集中在供给端,而需求端仍然偏弱,加上国内持续推进能源、粮食保供稳价工作,年内通胀上行风险可控,不构成对货币政策的约束。
(责任编辑:知识)
- ·抽走90%利润?多国考虑向这类公司,征收暴利税!
- ·巴菲特:过去两年里,这个股市就像赌场一样,大家都在里面赌博
- ·元宇宙竞争加剧:微软、索尼争夺游戏开发商 各行业疯抢游戏人才
- ·iPhone大卖,苹果一个季度收入近6500亿!美国电商巨头投资电动汽车血亏500亿,但小扎笑了:股价暴涨17%
- ·纽约州成美国首个限制加密货币开采州,针对离网式开采、旨在保护环境
- ·一加10R/Nord CE 2 Lite 5G发布,最高支持150W快充
- ·华西证券2021年净利“逆势”下滑14% 自营业务重挫券商一季业绩普遍承压
- ·蔡英文心虚:视频消音、通稿消失
- ·为何三季度确认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53亿元? 净资产为负的安信信托回复监管问询函
- ·有人用3D打印做出了iPhone 14系列的机模 外观跟现款比小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