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比增长5800%,国联证券跻身场外业务十强!
炒股就看,同比权威,增长证券专业,国联及时,跻身全面,场外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业务
来源:券业行家
同比增长58倍,同比首次跻身十强,增长证券这一项业务引人注目
作为券商年度大考的国联16项指标之一,场外业务排行榜的跻身动向引入注目。在在头部券商扎堆的场外榜单中,行家发现一家中型券商——国联证券,业务同比增长超过5800%!同比
同比激增5800%
自2019年以来,增长证券“基于柜台与机构客户对手方交易业务收入”,国联被监管纳入证券公司分类评价工作。位列TOP20的券商,经受了来自行业内外的审视。
据中证协注释,基于柜台与机构客户对手方交易业务收入=经公允价值调整的场外期权业务收入-对冲成本——这可以认为是场外期权业务的净收入排名。为简略起见,除特殊说明外,下文统称为“场外业务收入”。
引人注目的是,国联证券在2019年尚未开展这一项业务,2020年度揽收476万元,排名第19位;而在2021年,国联证券排名第10,同比增幅约为5803%。
要知道,国联证券2021年度营收排名行业第37位,净利润排名第42位。而在场外期权领域,排名位列十强的地位,同比超过58倍的增幅,究竟来自哪里?
内部架构一级部门
每家中小券商,都有一颗逆袭的心。而国联证券的不同之处,首先在于从上而下的采取行动。
从组织结构图来看,国联证券专设了一级部门:股权衍生品业务部。
据国联证券相关招聘信息,股权衍生品业务部成立于2019年末,面向机构客户提供包括覆盖境内标的的场外期权报价交易、收益互换等在内的场外衍生品服务,开展量化交易和量化产品投资,解决客户的风险管理、资产配置、策略投资等需求,为企业客户提供股权解决方案,为机构客户、零售客户提供浮动收益型收益凭证、结构性产品等产品,满足客户的财富管理、大类资产配置需求。
在人员配置方面,股权衍生品部门人员在2020年为18名,2021年增至21名。
据公开报道,国联证券的董事长、总裁葛小波先生,财富管理、投资银行、股权衍生品等业务线一把手,此前均有在履职的经历。而中信证券的场外业务收入稳居行业榜首。
在管理层重视和加持之下,国联证券在2020年完成相关的团队建设、制度建设、基础系统开发等布局工作。
2021年,场外衍生品业务持续发展创新,业务交易模式不断丰富,交易服务和产品设计能力不断增强,交易量快速增长,基本实现了对市场主流业务品种和交易结构的全覆盖。全年累计签约场外期权和收益互换名义本金同比增长241%。
同行研报高度评价
翻查公开研报,多家券商投行点评了国联证券在场外期权领域的突出表现。
研报指出,国联证券机构业务直抓高精尖衍生品业务,目前是8家一级交易商之外市场上最活跃交易者,正在积极争取一级交易商牌照扩大业务影响。
分析师认为,不同于传统券商自营投资以方向性业务为主,国联证券的证券投资业务重点以场外衍生品为代表的客需型业务为主。作为重点布局的业务之一,场外衍生品带来了高ROE。
同为江苏籍的券商,曾在深度研报中提及:国联证券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持续加强场内场外衍生品业务及量化业务。在股权衍生品业务方面,公司面向机构客户提供覆盖境内标的的场外期权报价交易、收益互换等在内的场外衍生品服务,为企业客户提供股权解决方案,为机构客户、零售客户提供浮动收益型凭证、结构性产品等产品。公司不断贴近市场需求,加大产品开发力度,持续发展场内场外衍生品业务,不断完善产品供给和风险管理。
申银万国研究所同样认为,国联证券打造客需为主的股权衍生品交易及高周转低风险的债券交易。并且强调,管理层赋能,厉兵秣马加大人才引入;建立市场化薪酬体系,推进H股员工持股。引入MD职级管理体系,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和适当的激励机制,为公司战略转型提供有力的队伍保障。
纵观行业,当下我国证券行业衍生品业务迎来发展契机,交易规模正不断扩大,截至2021年12月,互换业务名义本金已超万亿规模。而期权业务名义本金也已经达到9,877.62亿元。
在这一蓝海赛道,国联证券的逆袭,也为中小券商提供了转型的样本。
(责任编辑:休闲)
- ·北京2022年度市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员培训开始了
- ·实控人上市前先套现1亿元,PICC厂商百多安产能未饱和还要募资大扩产
- ·龙湖集团换帅!吴亚军辞任董事会主席,“80后”陈序平接任
- ·三季度继续亏损,航空业仍在艰难时刻!重磅信号出现,券商:中期复苏在路上
- ·刘强东发布京东全员信:副总监级别以上降薪10%-20% 捐款一亿扩充“员工子女救助基金”
- ·天然气价格短暂下跌难解欧洲能源困局
- ·新版《药品召回管理办法》即将施行 更好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 ·我国成功发射试验二十号C星
- ·蚂蚁保换帅!蚂蚁集团副总裁张彧出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邵文澜卸任
- ·中关村:前三季度业绩增长126% 创新型药企发展道路坚定